詳細介紹
前兩月土地市場熱度不減 青島本土房企活力十足
發布時間:
2024-04-09 08:52
前兩月土地市場熱度不減 青島本土房企活力十足
“樓市冷、地市熱”已經成為當前全國房地產市場的普遍現象。對青島而言,盡管受公積金新政的影響,3月份之前,眾多樓盤和購房者趕超政策“末班車”,為商品房市場掀起一股成交高潮;但同樣,受該政策影響,許多無法及時辦理公積金貸款手續的樓盤陷入“困境”,從而導致整個2月份成交繼續下跌。
據網上房地產統計數據顯示,2月份,青島新建商品房共成交6384套,這已是第二個月出現下跌,跌幅達37%。其中新建住宅成交5393套,盡管與去年2月相比,住宅成交量同比上漲一成以上,但與今年1月相比減少了3103套,環比跌幅達36.5%。
土地市場熱度不減
同商品房市場成交速度放緩正好相反,2014年一、二月份,青島土地出讓市場熱度不減,成交勢頭高漲。
據青島銳理提供的數據顯示,2014年前兩個月,全市共計成交土地85宗,建筑面積536萬平方米,成交樓面地價1489元/平方米,成交土地建筑面積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,成交土地溢價率也由去年的2%,上漲到今年的6%。
以2月21日春節之后的青島主城區首場土地拍賣會為例,本次拍賣一共推出市北瑞安路、海岸路兩幅旺角地塊。而讓人意外的是這兩塊地都遭到了哄搶,而且先后加價互不讓步,其中一塊地更是以總價12億元成交,溢價近三成。
本土企業發力明顯
從前兩個月土地市場成交來看,超過八成土地都由本土開發商取得,特別是在主城區,本土企業發力更為明顯。
1月份,全市共有26宗土地成功出讓,其中4宗為市南、市北黃金地塊,另有3宗位于城陽區,18宗位于黃島區,1宗位于即墨古城附近。而且根據統計,這些地塊均被本土房企“收入囊中”。其中,市南區的山東路15號地塊足足經過34輪“瘋搶”,才被青島海信瀚海置業有限公司以8950元/平方米地價“納入麾下”,成功摘取2014年首個“地王”桂冠。
從2月份土地總體市場成交來看,雖然全市成交的61宗地塊,本土企業僅占33宗,但是,如果拋除中海地產在即墨一次性取得的13宗地塊和三圓建設在開發區拿到的五塊地后,本土企業在2月份的拿地比例依然高居不下。
外來企業占比提高
盡管在主城區,土地拍賣還算得上是本土企業的天下,但是,隨著進入青島的外來開發商越來越多,以及已經扎根青島的外來開發商的進一步深耕,他們對土地市場的參與度越來越高。
根據銳理數據統計顯示,2014年前兩個月,外地開發商取得土地約2400畝,占到總成交土地的47%,而2013年這個比例為38%,外地開發商在市場中所占比重提升明顯。同本土企業在主城區土地市場長袖善舞不同,外來企業拿地大都集中在近郊或稍遠一點的區域。而據了解,目前不僅許多新進的外來企業紛紛在膠南、即墨、高新區等區域看地,一些已經在青島扎根的外來企業也開始“走出去”。
以中海地產為例,其2007年就已經進入青島,但開發項目主要集中在市區,僅中海熙岸一個項目位于近郊區域。而1月份中海地產將其在青島的版圖正式擴大到了遠郊區域,其在即墨市取得13宗土地,合計面積超過1300畝,公司在青島市的投入明顯加大。
本土外來共舞原因何在
當外來企業已經成為很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主力軍時,土地市場也同樣逐漸被外來企業蠶食,以成都為例,成都主城區的絕大部分土地被外來房產巨鱷瓜分,本土企業不斷“邊緣化”,連撿漏都成為了一種奢望。同成都等外地城市相比,青島土地市場為何出現本土與外來市場共舞的局面?
業內人士認為,這不僅與企業自身發展和需求有直接關系,也同青島土地出讓的整體大環境有關。
從青島整體土地出讓市場來看,主城區推出的地塊面積大都較小,而郊區土地則大都面積很大。根據銳理數據統計顯示,從2013年到現在,在主城區出讓的土地,占地面積在50畝以下的占據了51%,而在郊區,在縣市區等小地塊的影響下,50畝以下的出讓地塊占比為47%,但從拿地情況來看,一般來說,外來企業拿的大都是大面積地塊。
從企業自身分析,外來企業資金實力雄厚,且對地塊的要求相對較高:地塊的位置是一方面,地塊的面積大小也很重要。曾有不少外來品牌地產公司的負責人表示:在青島主城區,符合公司拿地需求的地塊實在是太少了;而從本土企業而言,一方面資金實力相對薄弱,而且由于面積太大地塊對企業的操盤能力要求較高。因此,一些本土企業的負責人表示:郊區地塊雖然也不貴,但是面積太大,公司吃不下。